本书针对淮北地区因地下水开采造成的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环
境地质问题,按照监测井优化与实验观测、机理与规律识别、阈值体系建立、多水源调控
方案构建、工程布局与实践、管理与保护的思路,全面系统地阐述不同层位地下水动态演
化与归因解析,并结合典型区域研究,剖析地下水开采与水位埋深互馈机理;基于地下水
水位水量双控阈值体系,阐述多水源联合配 置工程技术,提出地下水管理保护措施,整体
形成了地下水超采背景下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水安全保障理论与技术体系。本书可供水
利行业从业者参考使用。
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需求
2 淮北地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社会经济
2.3 水文气象
2.4 水文地质
2.5 区域地下水循环及三水转化关系
2.6 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
2.7 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2.8 地下水系统脆弱性
2.9 地下水功能分区
3 淮北地区地下水动态时空演化及归因解析
3.1 浅层一含孔隙水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
3.2 浅层二含和深层孔隙水三含动态特征分析
3.3 裂隙岩溶水动态特征分析
3.4 淮北地区地面沉降成因及趋势分析
4 承压含水层顶板黏性土释水机理研究
4.1 承压含水层顶板固结排水试验研究
4.2 固结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渗透试验结果及分析
5 中深层及岩溶地下水多变量关系研究及应用
5.1 地下水超采与地面沉降实测资料及阶段划分
5.2 地下水超采与地面沉降双变量关系研究
5.3 地下水超采与地面沉降多变量关系研究
5.4 地下水超采与水位埋深实测资料
5.5 阜阳市地下水超采与水位埋深的关系
5.6 宿州市地下水超采与水位埋深的关系
5.7 淮北市地下水超采与水位埋深的关系
6 地下水水位适宜管控阈值研究
6.1 地下水数值模型
6.2 地下水水位适宜管控阈值构建
7 地下水开采量控制指标研究
7.1 指标构建研究思路
7.2 地下水取用水量控制指标阈值研究
7.3 地下水取用水量阈值合理性分析
8 基于水位水量联控的多水源配置与保护技术
8.1 交互式情景共享的水资源系统动态配置模型
8.2 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研究
8.3 地下水分期分区压采指标研究
8.4 多水源配置与保护技术实施效果
9 地下水管理保护研究
9.1 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现状
9.2 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9.3 地下水管理保护措施
1.0 技术成果与应用前景
10.1 主要结论
10.2 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