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复合灰浆》本书是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10多年研究成果的总
结。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的资助下, 经过数届硕士生、 博士生、 博士后及老
师的持续研究, 已在认知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本书包括以下内容:为
挖掘古代传统灰浆工艺, 收集了包括春秋、 汉代、 唐代、 宋代等古文献中涉及“石
灰” 和 “复合灰浆” 的记载, 共65篇, 分类进行了整理和解读。组织调查组, 寻找
仍在生产的小石灰窑和石灰膏作坊, 实地调查传统石灰的烧制、 消化和陈化过程, 寻
访老泥工, 记录快要消失的传统工艺。联合相关文博单位对全国各地重要古建筑遗址
进行考察和取样, 共收集了159处古建遗址的378个古代灰浆样本, 其地域涵盖我国22
个省 (区) 市。为解决灰浆样本数量少、 年代久、 杂质多的检测难题, 建立了多套
简便、 快速和准确的分析检测方法, 包括化学法、 免疫法和综合仪器法等, 制定了4
项检测技术规范。通过大量研究, 首次从微观上揭示了糯米灰浆、 桐油灰浆、 血料
灰浆等传统复合灰浆具有良好性能的基本原理, 被国际上称为 “发现了长城千年不倒
的秘密”。对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特点、 地域分布、 应用历史、 产生与衰落的原因
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认识研究。利用各种现代技术, 对传统复合灰浆进行优化和改进
研究, 已开发三个系列的改良糯米灰浆产品, 并在全国10多处古建筑的保护修复工程
中进行了示范应用。介绍了国内外相关同行专家、 科学网站和科普纪录片对 “中国
糯米灰浆” 研究的评价和关注情况。
本书既可为人们了解中国传统灰浆及现代应用提供科普知识, 也可以作为建筑、
建材和文物保护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还可以为古建筑和文物保护领域的工作或科研人
员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和技术借鉴。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
1.1.2 需求
1.2 本书初衷
1.3 科研项目与合作伙伴
1.4 传统灰浆的定义
1.4.1 胶凝材料
1.4.2 填料
1.4.3 添加物
1.5 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概念
1.5.1 复合灰浆
1.5.2 复合灰浆的石灰基料
1.5.3 有机添加物
1.5.4 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特色
1.5.5 分类和范畴
1.6 本书涉猎范围
1.7 本书编制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古文献记载研究
2.1 早期的建筑胶凝材料
2.1.1 天然胶凝材料姜石与黏土
2.1.2 石灰的应用
2.1.3 三合土的应用
2.2 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的应用及工艺
2.2.1 糯米灰浆
2.2.2 桐油灰浆
2.2.3 蛋清灰浆
2.2.4 糖水灰浆
2.2.5 血料灰浆
2.2.6 植物汁类灰浆
2.2.7 两种及以上有机物复配灰浆
2.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现存传统灰浆工艺调研
3.1 传统石灰烧制的文献记载
3.2 传统石灰烧制工艺调研
3.2.1 石灰资源概况
3.2.2 传统石灰烧制工艺的现场调研
3.2.3 石灰烧制工人访谈
3.3 传统石灰消化与陈化工艺调研
3.3.1 传统石灰消化和陈化技术
3.3.2 传统石灰消化及陈化过程的现场调研
3.3.3 匠人访谈
3.4 现存传统灰浆制作工艺调研
3.5 访谈信息整理
3.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古建筑及遗址灰浆实地调查与取样
4.1 调研概况
4.2 浙江衢州明代城墙
4.3 浙江温州古城墙遗址
4.4 浙江浦江龙德寺塔
4.5 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群
4.6 浙江宁波镇海口炮台
4.7 浙江镇海后海塘
4.8 传统灰浆样品来源及类型统计
4.9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传统复合灰浆分析方法研究和应用
5.1 传统复合灰浆检测的技术问题
5.1.1 传统灰浆的特点
5.1.2 检测的技术问题
5.1.3 检测技术发展方向
5.2 传统灰浆组成、 结构的仪器分析方法
5.2.1 成分分析仪器
5.2.2 结构分析仪器
5.2.3 古灰浆多仪器联用分析案例———以郑州商城建筑 遗址夯土材料为例
5.3 灰浆中有机添加物的化学分析法
5.3.1 分析试剂配制
5.3.2 分析操作流程
5.3.3 方法检出能力评价
5.3.4 方法可行性评价
5.3.5 方法准确性评价
5.3.6 方法干扰分析
5.3.7 小结
5.4 免疫分析法在传统灰浆分析中的应用
5.4.1 酶联免疫法 (ELISA)
5.4.2 免疫荧光法 (IFM)
5.4.3 酶解法
5.5 古代灰浆中纤维的分析技术
5.5.1 秸秆类纤维样品及预处理
5.5.2 纤维标准样品制备
5.5.3 古代灰浆中纤维的鉴定
5.5.4 小结
5.6 古代灰浆综合分析案例
5.6.1 陶寺、殷墟白灰面的红外光谱研究
5.6.2 湖北武当山遇真宫建筑灰浆的科技分析
5.6.3 “华光礁1号”艌料灰浆综合分析
5.6.4 北京故宫传统灰浆的综合检测
5.6.5 中国东部地区古塔灰浆无机成分分析
5.6.6 中国古城墙砌筑灰浆的分析与研究
5.7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传统复合灰浆机理研究
6.1 石灰与添加物
6.1.1 石灰固化原理
6.1.2 添加物的作用
6.2 陈化石灰
6.2.1 陈化石灰的制备及陈化过程表征
6.2.2 陈化石灰性能表征 (以糯米灰浆为基础)
6.2.3 石灰陈化对糯米灰浆微结构和碳化过程的影响
6.2.4 小结
6.3 糯米灰浆
6.3.1 古灰浆样品分析
6.3.2 糯米灰浆配方复原
6.3.3 糯米成分对灰浆的调控机制
6.3.4 小结
6.4 桐油灰浆
6.4.1 桐油灰浆样品
6.4.2 仿制桐油灰浆的性能
6.4.3 桐油灰浆的微观结构
6.4.4 桐油灰浆的固化机理
6.4.5 桐油灰浆性能改善的原因
6.4.6 小结
6.5 血料灰浆
6.5.1 血料灰浆及掺比样品制备
6.5.2 血料灰浆的性能
6.5.3 血料灰浆中血蛋白的结构和作用
6.5.4 血料灰浆的微观结构及对灰浆性能的影响
6.5.5 血料灰浆中有机/无机组成的梯度分布
6.5.6 血料灰浆固化速度快的原因
6.5.7 小结
6.6 糖水灰浆和蛋清灰浆
6.6.1 糖水灰浆和蛋清灰浆的制备
6.6.2 糖水灰浆和蛋清灰浆的物理性能
6.6.3 成分比例变化对灰浆的影响
6.6.4 糖水灰浆和蛋清灰浆的微观结构
6.6.5 小结
6.7 灰浆-青砖界面作用机理
6.7.1 古砖-灰浆样品与研究方法
6.7.2 青砖-灰浆界面的微观结构
6.7.3 青砖-灰浆界面区域的物质构成
6.7.4 青砖-灰浆界面的水硬性特征和青砖的火山灰活性
6.7.5 青砖-灰浆界面的力学性能
6.7.6 小结
6.8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检测结果汇总分析与历史原因研究
7.1 灰浆样品检测结果情况
7.2 灰浆检测结果讨论
7.2.1 年代分布
7.2.2 地域分布
7.2.3 建筑类型分析
7.2.4 小结
7.3 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应用历史
7.3.1 传统复合灰浆的出现
7.3.2 复合灰浆的第一个发展高峰———宋代
7.3.3 复合灰浆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明代
7.3.4 传统复合灰浆的衰落
7.3.5 小结
7.4 中国传统复合灰浆应用原因探究
7.4.1 中国传统灰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异
7.4.2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7.4.3 有机添加物的性能与作用
7.4.4 古代建筑的发展对传统灰浆应用的影响
7.4.5 其他工艺中有机物应用的影响
7.4.6 传统复合灰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7.4.7 小结
7.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传统灰浆的优化与改性研究
8.1 传统灰浆改性方向
8.1.1 减小石灰颗粒度
8.1.2 掺入添加物
8.2 “二次石灰” 技术及其在灰浆中的应用
8.2.1 二次石灰的制备和表征
8.2.2 二次石灰的应用———制备糯米灰浆
8.2.3 小结
8.3 纳米石灰基复合材料制备及在土遗址加固中的应用
8.3.1 纳米材料的制备
8.3.2 纳米材料的表征
8.3.3 石灰基液态水硬性材料的室内加固试验
8.3.4 石灰基液态水硬性材料的反应产物与加固原理
8.3.5 小结
8.4 糯米灰浆优化研究
8.4.1 米浆种类对传统灰浆性能的影响
8.4.2 石灰种类对传统糯米灰浆性能的影响
8.4.3 集料种类对糯米灰浆性能的影响
8.4.4 外加剂对糯米灰浆性能的改进
8.4.5 糯米灰浆在古建筑保护修复中的应用案例
8.5 桐油灰浆配方优化研究
8.5.1 材料与方法
8.5.2 不同干性油对油灰性能的影响
8.5.3 干性油对油灰微观结构的影响
8.5.4 干性油对油灰碳化和固化反应的影响
8.5.5 小结
8.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9章 基于传统糯米灰浆原理的改良与应用
9.1 糯米灰浆改良的需求与思路
9.1.1 古建筑修复灰浆需求
9.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9.1.3 糯米灰浆改良思路
9.2 传统灰浆微细观基础研究
9.2.1 氢氧化钙胶凝材料
9.2.2 糯米淀粉-氢氧化钙复合材料
9.2.3 糯米灰浆的碳化
9.2.4 小结
9.3 传统糯米灰浆的改良研究
9.3.1 影响改良糯米灰浆性能的关键因素
9.3.2 改良糯米灰浆的强度
9.3.3 改良糯米灰浆的耐久性
9.3.4 小结
9.4 改良糯米灰浆产品的质量控制
9.4.1 填充集料
9.4.2 胶砂比
9.4.3 制作工艺
9.4.4 小结
9.5 改良糯米灰浆的工程应用研究
9.5.1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龙德寺塔
9.5.2 浙江省嵊州市嵊县古城墙
9.5.3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国安寺塔
9.5.4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板厂峪长城
9.5.5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大佛寺石经幢
9.5.6 杭州市闸口白塔
9.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10章 传统灰浆检测技术规范研究和文本草案
10.1 检测技术规范需求
10.2 古建筑类文化遗产检测原则
10.2.1 国内外文物古迹保护条例
10.2.2 古建筑保护目的
10.2.3 古建筑保护中技术检测的原则
10.3 国内外相关检测标准现状
10.3.1 国外相关标准文献调研
10.3.2 国内相关标准现状和问题
10.4 检测技术标准制定的基本要求
10.4.1 基本原则
10.4.2 标准的性质、目的和类型
10.4.3 标准的名称和范围
10.5 标准具体内容
10.6 术语和定义
10.7 四项传统灰浆相关分析检测技术标准草案
传统灰浆取样和检测技术规程 (草案)
传统灰浆中有机添加物检测的化学分析法 (草案)
传统灰浆中有机胶结物检测的酶联免疫分析法 (草案)
传统灰浆中有机胶结物检测的免疫荧光法 (草案)
本章参考文献
第11章 主要进展与影响
11.1 研究历程和主要进展
11.1.1 第一阶段:糯米灰浆机理与优化研究
11.1.2 第二阶段:传统灰浆拓展研究与糯米灰浆改良应用
11.2 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研究成果的影响
11.2.1 国际、国内著名科学网站报道
11.2.2 同行专家引用评价
11.2.3 应邀参加国家文物局科研成果展览
11.2.4 被多家国际电视媒体拍成科技纪录片
11.2.5 荣获2019年年度建筑材料科学技术二等奖
11.3 结束语
本章参考文献
附录1 检出含有有机物的灰浆样品汇总
附录2 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
附录3 本书相关研究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和研究生毕业论文
附录4 参加研究的部分博士后和研究生的工作照
附录5 计量单位、英文简写与缩写、术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