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善若水——中国古代城市水系建设理论与当代实践》:水利?水害?趋利避害


[ 关闭本页 ] 2021年08月12日

​近日,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引发洪灾,给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进入防汛关键期,对于灾害隐患巡查排险、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溯历史,中国古代社会一直以来都是与水相依相存,并且不断在水利与水害之间权衡,趋利避害。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及孔子“仁山智水”的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古人与水抗争、得水利而避水害的经验之谈。在我社出版的《筑苑》丛书第十七本分册《上善若水——中国古代城市水系建设理论与当代实践》中,作者总结了中国古代的识水、用水、理水的经验,也展示了古人理水的智慧在当代城市建设以及山水和谐环境营建中的应用

本书的第一篇《管子时代水利营造思想研究》中,作者总结了《管子》诸篇中识水性、知水患、城市水系管理、水利工程与农业生产相辅相成的论述。尤其是在《度地》篇提到,水是五种主要的自然灾害(水、旱、风雾薄霜、疾病和虫害)之首。

可见,在管子所处的先秦时期,人们对于水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认识到水在立国和地理环境、江河水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其核心在于避开自然环境的有害之处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

小编试举十三朝古都西安与水的关系为例,希望能阐述清楚管子用水、排水及城市防洪安全等方面的观点。

古都西安地处渭河平原与秦岭之间,西安地区的八条主要河流是周边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从古至今都影响着这一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变迁与发展。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提到 “八水绕长安”就充分描述了八条河流围绕着长安城的生态盛景。

今西安与“长安八水”之关系图

管子也提到,设置都城的环境,首先要选取山水环抱的有利地形,依傍大河,保证都城的人口聚集区拥有足够的生产生活用水。无论是汉长安城,还是唐长安城,其选址布局和使用都受到了八水的影响。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与周边水系的关系

“长安八水”在农业灌溉、漕渠水运、水产养殖等方面都得到了应用。《管子》中提及的城内修砌完备的沟渠排水,随地流入大河,避开较大的自然灾害;在城市选址、规划和建设等环节中,重视防洪、供水和水环境的问题,避开灾害区域,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安全,这种观点对于当代城市聚落的可持续发展仍有指导意义。

西安灞河

古人总结的城市水利建设和理水的经验,对现代城市建设有诸多启示,更多内容请关注《上善若水——中国古代城市水系建设理论与当代实践》一书。

本书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包括三大特色:一是以水为魂,通过实践案例来总结中国古代水利水系建设与治水的智慧。二是以孟子以来的园林历史观为线索,述说园林与城市共同发展的历史轨迹。三是古为今用,总结古人理水的智慧,为当代城市建设和山水和谐环境的营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书目录

《上善若水——中国古代城市

水系建设理论与当代实践》

¥85.00

天猫购买

本文作者:杨烜子

初  审:王天恒

复  审:章   曲

终  审:佟令玫


(本文作者:杨烜子)